,作者:刘旭强,原文标题:《GDP负增长,能源大省又陷“守位战”》,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近日,山西省统计局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季度山西GDP为5399.56亿元,以不变价计算的实际增速1.2%,在31个省份中垫底,远低于5.3%的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山西还是全国唯一经济缩水的省份,经济总量比去年同期减少超400亿元,名义增速-7.4%。
长期以来,山西经济与煤炭深度绑定,2021年一度因煤价飞涨成为经济增量明星。可惜好景不长,2023年山西经济提高速度5%,未能跑赢全国;进入2024年一季度,经济表现更急转直下。
究其原因,在多位专家看来,山西始终没有摆脱“煤炭依赖”, “脱煤”进程太慢。反观与山西长期并驾齐驱的能源大省内蒙古,已经逐步走出“一煤独大”的产业体系,经济规模也对山西形成赶超之势。
煤炭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日益衰减,山西一定要尽快跳出资源依赖的“舒适区”了。
数据显示,一季度山西二产增加值2500.02亿元,下降0.3%。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2.1%。
三大门类里面,采矿业下降3.1%,制造业下降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2%。
作为煤炭大省,煤炭开采是采矿业的主要部分,后续的煤炭加工又影响着制造业。而根据山西统计年鉴,2022年,山西GDP构成中31.7%来自采矿业,15.3%来自制造业。
从煤与非煤看,一季度山西煤炭工业下降2.8%,非煤工业下降0.8%。要知道,煤炭工业占据山西工业“半壁江山”,煤炭行业的风吹草动,直接影响着山西经济表现。
2021~2022年间,因煤炭价格飞涨,山西经济提高速度连续两年保持全国前列。而2023年,伴随煤炭价格低位运行,山西经济提高速度也慢了下来。
去年,山西GDP达到25698.18亿元,同比增长5.0%,未能跑赢5.2%的全国大盘。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但规上工业公司营收下降9.4%,总利润下降22.1%,明显承压。
煤炭行业下行趋势延续至今。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研究处处长李明表示,今年一季度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出产量同比下降、进口量同比增长、消费逐渐转弱、电煤库存环比下降、煤价弱势下行的特征。
国家统计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原煤产量11.1亿吨,同比下降4.1%。其中,作为全国唯二年产煤过十亿吨的省区,一季度,山西原煤产量2.72亿吨,同比下降18.9%;同期内蒙古原煤产量3.24亿吨,同比增长2.9%。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秦尊文认为,山西减产,一是为了治理近年来超能力生产、超强度作业和超定员组织生产的“三超”问题,二是保价减损的主动作为。
根据《2024年山西省煤炭稳产稳供工作方案》,今年山西煤炭产量要稳定在13亿吨左右,对比2023年13.78亿吨的煤炭产量,将减产7800万吨左右。而根据最新数据,山西一季度就减少了6100余万吨。
本世纪初,能源供应趋紧,山西煤炭经历“黄金十年”,煤炭产业规模领先全国。但此后,煤炭产能过剩、结构调整压力增大,山西经济一度遭遇“断崖式”下滑,2014年起GDP增速连续排名全国倒数,2017年才开始企稳回升。
“任何产业体系单一的地区,经济发展都面临较大风险,更何况煤炭产业对环境污染、对其他产业的排挤效应很明显。”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山西要稳住经济稳步的增长,一定要加快“脱煤化”进程。
实际上,山西的产业转型探索已持续多年。早在2006年,山西就提出全方面转型,以解决产业体系单一化、重型化、初级化的问题。
2012年,《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批,成为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自此开启全面转型。
根据山西省能源局数据,“十三五”时期,山西退出煤炭过剩产能1.57亿吨,超额完成“十三五”去产能目标任务,退出总量居全国第一。同期山西煤炭煤矿数量由1078座减少到900座以下,先进产能占比由不足30%提高到68%。
时至今日,山西对煤炭工业的依赖仍处高位。2020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山西煤炭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2.6%。
从长远讲,经济发展过多依赖煤炭产业、过多倚重煤炭价格,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在“双碳”目标下,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形成产业多元支撑,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不二选择。
2021年,山西发布“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规划,聚焦信创、半导体、大数据、生物基新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碳基新材料产业和煤机智能制造产业等产业,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营业收入规模突破万亿元;初步实现“一煤独大”向“八柱擎天”转变。
不过,在曾刚看来,当前山西新兴起的产业占比过小,未能在全国形成影响力和显示度,还需加大发展力度。尤其是与同样是产煤大省的陕西、内蒙古等省份相比,山西在经济转型和多元化发展方面,步伐较为缓慢。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分析,陕西的能源产业集中在陕北,省域中心城市西安则全力发展科技型产业,以及电子信息、新能源、现代旅游等新兴起的产业。全省经济结构整体更丰富多元,也能够支撑自身能源产业的转型发展。
而内蒙古先是将煤炭产业延伸向下游的煤化工、煤电铝等现代能源产业,而后抢先布局大数据中心等高耗能新兴行业,加上农业、乳业等传统产业持续稳定发展,逐渐摆脱了早先“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
梳理近十年经济数据,2019年前,内蒙古GDP从始至终保持领先,直到2020年被山西反超。也是在这一年,随着行业出清与重整,山西重回全国产煤第一大省。
2022年,山西GDP高出内蒙古2195亿元,创下近十年最大差值。不过,2023年,内蒙古以7.3%的GDP增速,将与山西的GDP差距缩小至1071.18亿元。
今年一季度,内蒙古仍保持5.9%的经济提高速度,GDP达到5604亿元,比山西高出204.44亿元,为全年追赶乃至反超山西创造基础。
陈耀指出,山西承担着国家能源保障的兜底作用,衡量其地区经济发展不能唯GDP论。
他认为,在保供前提下,山西要实现经济发展,应结合自己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传统煤炭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高端化转型,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起的产业,加大对算力等高耗能型未来产业的投入,并尽快有所突破、做出成效。
2月18日,春节假期后第一天,在山西全省政府系统抓落实提高执行力电视电话会议上,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强调,全力以赴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
去年底,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4年经济工作的九个方面重点任务,“全力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被放在首要位置,明确说要统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起的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客观地说,山西错过了不少新兴起的产业机遇,比如新能源汽车赛道,比亚迪和吉利新能源汽车很早就在此布局,但山西到今天都没有形成大的产业链条;富士康在山西两座城市第一批布局,但山西电子信息产业也没能做成支柱产业……
尽管如此,在曾刚看来,山西有晋商的商业文化DNA,人口受教育年限在全国属中上水平,各项基础条件比较好,加上中部地区崛起红利,要改变现状,机会很大。
“最关键的是,山西不能再按以前的套路走下去了。”曾刚认为,山西过去对外交流较少,应当学习合肥等地的做法,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重视和先进地区的人才联系、商务往来。
陈耀认为,创新驱动是实现山西高水平发展的根本出路,但山西整体上创新资源稀缺,应该进一步发挥临近北京的区位优势。但问题就在于,山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多年,却始终没找到具体抓手,亟需选择一些产业方向,培育特色新兴产业。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10周年之际,2月26日至27日,山西省赴京津冀学习考察团先后到达北京、天津、河北,当地考验查证区块链、人工智能、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氢能储能等前沿科技成果。金湘军表示,希望山西与京津冀在能源绿色发展、产业升级、生态环保、教育科学技术人才等领域加强高水平务实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山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6%,较去年全年提升12.8个百分点。其中,新兴起的产业投资增势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56.3%和24.1%。
如当地媒体所言,GDP增速一时放缓,并不可怕。摆脱能源依赖,走出发展阵痛,山西还需继续努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 (ID:urban_evolution),作者:刘旭强
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文集:城市之战:机遇在哪里?频道:金融财经
说实话,山西离北京那么近,多发展一点配套产业,也能活的很好。文中提到的一些产业根本不能和已经很成熟地区比(上海,江苏,广东,北京),市场空缺又不大荒度时间和人力物力。要么重资全新行业,大家起跑线相同。要么做北京项目下游承接。不然怎么提高,就是一句空线
山西的领导走马换灯一样,今年一季度确实减产动真格,但是了一看GDP懵了,五一下文件都不让煤矿休息那怕一天了。
上一篇:2024-2030年中国山西省煤化工行业市场之间的竞争态势及发展前途研判报告 下一篇:2024-2030年中国山西省煤化工产业园区行业市场动态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