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容易沾煤灰”,太原人不敢穿浅色衣服。如今,煤炭产业将退出太原城区,年产9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关闭。
有了区域功能划分,不等于迎来科学发展;转了政绩考核“指挥棒”,不等于城市转型从此走上坦途。如何打破小打小闹尴尬,跳出各自为政困局,实现协调、有序、多赢?传统煤城的“绿色突围”,还需铲除“拦路虎”。
“按照太原的整体安排,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用地被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和已建区。”太原市规划院总工程师卫长乐介绍,根据部署,煤炭产业将基本退出太原城区。到今年6月底,太原市年产9万吨以下煤矿已全部关闭,迎泽区和尖草坪区已率先退出煤炭产业。
“作为资源型城市,不转型不行了!”太原市委常委、秘书长张贵元这样感叹。在太原生活多年的他告诉记者,因为“容易沾煤灰”,太原人曾经不敢穿浅色衣服。
“现在太原的城市定位日渐清晰,我们提出要做生态文明城市、现代宜居城市,通过蓝天碧水好空气,为太原带来更大发展空间。”张贵元介绍,太原创立了全国首个地方性绿色标准体系,由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几十项指标组成,其中环境保护占据重要位置。
“老太原”黄大妈透过敞开的窗户往外望去,去年栽种的树苗绿叶满枝,葱茏可人。“空气好了,晚上不用关窗了。”
太原市市长张兵生说,去年各县长、区长立下了军令状,无论哪个地方到期未完成绿化任务,从县长区长,到镇长乡长,一律免职。
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党委书记刘俊英今年感觉压力尤其大。根据规划,太原市要打造晋祠核心景区,创造宜居宜商宜发展环境。为此,对晋祠周边进行了大“整容”,整个拆迁面积达20余万平方米。今年是太原市打造晋祠核心景区的关键一年,刘俊英说,他几乎每隔几天就要到改造工地上转一圈。
“官员有压力,环境就有改善的希望。太原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也正从经济人的标准向生态人的标准转变。”太原市委副秘书长崔树民解释。
“抓住建设太原经济圈的契机,实行分类管理的绩效评估政策,针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政绩考核。”太原市水务局局长都洁建议,区别考核,才能确保科学发展。
都洁提到的太原经济圈,正是太原为实现绿色转型所作的城市群分区发展战略。根据构想,太原经济圈以太原为中心,辐射晋中、吕梁、阳泉、忻州,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太原市委副秘书长杨俊民说:“从主体功能区的角度出发看,太原经济圈在促进黄河中游区域经济发展上,将起到重大的‘发动机’作用。但从目前实践来看,也有一些问题浮出了水面。”从全省层面看,建设城市经济圈一定程度上能使区域发展重点得到科学协调,有利于城市间产业互补,但目前看来,发展最终无法绕开行政区划,导致目前“研究探讨的多、统一思想的多、小打小闹的多”。
一个例子被多次提到,太原经济圈内开通城际公交线路,却因为涉及不同市县,经过长时间协调,所有部门达成一致后才实现通车。
“太原经济圈在发展中遇到的尴尬,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为国家建立主体功能区布局提供经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翟宝辉认为,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是为了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而当前行政区划内的各自为政,又成为一只“拦路虎”。城市分区发展,期待新突破。
上一篇:山西将执行焦化行业特别排放限值!完不成改造坚决停下来 下一篇: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分院